新聞來源:http://tw.autos.yahoo.com/auto_information_article2/url/d/a/121021/10/ [ CARNEWS carnews ]是敵?是友?中國車廠與外資車商宣戰? [ CARNEWS carnews ] 文 許鴻德近來「專利大戰」似乎成為潮流,在蘋果與三星的世紀官司判決出爐的同時,VW集團也證實他們發現其中國合資夥伴一汽(中國第一汽車集團)至少正在模仿或抄襲四項VW專利技術,包括MQ200變速箱和EA111引擎並將之用於其自主品牌車型,在經歷瞭過去幾年的快速發展之後,中國自主品牌近年來積極透過各種方法獲取汽車工業關鍵技術,海外品牌會不會透過法律武器與中國汽車業者夥伴宣戰?要選出過去10年在中國汽車市場大爆發的最大獲利者,來自德國的VW應該當之無愧。
日後VW在回顧集團歷史時,可能會感謝上個世紀1980年代擔任執行長的Carl Hahn(卡爾•漢),他在任內對於改造集團產品的貢獻或許不大,但帶領這個被稱為「大眾的汽車」(德國VW原意)品牌率先進入中國市場、先發優勢讓這家德國車廠如今賺得盆滿缽滿。
但日前這個志得意滿、豪言挑戰世界第一汽車製造商寶座的歐洲最大汽車集團卻遇到瞭「成功的煩惱」:在中國被合作夥伴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簡稱「一汽」)盜用瞭關鍵智慧財產權。
2012年7月底,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揭露VW集團懷疑中國一汽集團透過合資子公司「一汽大眾」盜用其動力系統關鍵專利技術。
VW調查合作夥伴侵權事宜2012年7月底,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引述德國VW集團匿名高階主管的發言並披露由於懷疑中國一汽集團透過合資子公司「一汽大眾」盜用其動力系統關鍵專利技術,且擔心一汽的本土品牌將對VW品牌形成威脅,VW集團決定正式針對此事展開調查。
VW集團指控一汽至少正在模仿抄襲四項關鍵專利技術:包括MQ 200系列變速箱和EA111系列引擎(註:前兩者都已經在中國當地生產)並用於其自主品牌車型,VW集團有理由相信盜版的變速箱與引擎已搭載至一汽奔騰B50車型,而這款A級車將出口至俄羅斯市場與VW集團旗下的Skoda品牌直接競爭,未來可能出現「VW被自己研發的技術所打敗」的局面,因此該集團不得不採取行動。
VW工程師表示,一汽集團工程師僅對於EA111四缸引擎的缸徑和衝程稍作修改(變化幅度隻有數毫米),其他設計和VW擁有的專利完全一致,甚至連氣門導管的結構都未作改變,絕對是「略微改動後」的VW引擎拷貝版,同時VW集團還指責一汽集團將曲軸箱上的VW標誌直接換成一汽的標誌。
在接受訪問時,相關人士透露其實VW集團從2010年就開始注意到EA111系列引擎在中國市場被侵犯智慧財產權的事實,2010年12月集團執行長Martin Winterkorn更特別就此與一汽集團董事長徐建一當面溝通,當時徐建一允諾將調查此事。
2011年春天,一汽集團回覆涉嫌抄襲EA111系列引擎設計隻是一位研發人員的個人過失,但於此同時一汽集團卻繼續在長春建廠生產「山寨版」EA111系列引擎。
之後VW集團嚴正警告合資子公司:一汽大眾所生產EA111系列引擎的使用許可僅限於內部(僅VW品牌車型有權合法使用),從來不允許關鍵技術向外流出,而VW與一汽雙方的合作絕非技術遭到盜用的理由。
由於一汽集團並未獲得VW方面的授權就單方決定使用,未來可能必須支付高昂的專利費用作為補償。
德國《商報》還披露MQ 200系列變速箱侵權案屬於最新發現,這顯示中國對手的侵權比當初想像的更為嚴重!1980年代VW車廠曾經導入被淘汰的Santana(Passat B2)車型並推動中國國產化,這被視為中國汽車工業的起點。
中國汽車製造商對關鍵技術的渴望在進行更深入的討論之前,我們必須先從中國特殊的「合資品牌」的歷史開始說起,改革開放初期為瞭使中國汽車工業從「高起點」出發,管理部門制訂瞭「合資企業優先」的方針、寄望達到「用市場換技術」的目的。
於是包括VW、Ford、Toyota、GM等國際大廠蜂擁而至,跨國公司品牌的車型直接在中國生產並銷售。
然而30年過去之後,中國已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單一汽車市場,還把主要市場佔有率慷慨送給瞭跨國公司,成為瞭包括VW、Audi、Nissan等跨國汽車品牌全球第一大單一市場,中國的確是把市場「換」瞭出去,但先前寄望的關鍵技術卻沒有如願「換」回來!海外汽車製造商在商言商,自然隻願意是採取CKD形式組裝生產跨國公司的成熟車型而忽略產品研發(最多也隻是針對中國消費者的特殊偏好小部分修改),因此合資公司中方人員基本上接觸不到核心技術。
美其名為「合資企業」、實則淪為跨國公司的組裝廠,中方人員僅僅成為跨國公司的裝配員工和市場銷售代表並分享微薄的利潤。
而隨著中國境內汽車產能的快速增加,中國汽車製造商將產品出口海外市場的壓力與衝動越來越大,眼看著關鍵技術始終受制於人,包括抄襲與盜版在內的「非常手段」也成為被考慮的選擇。
以過去的PQ34平臺為基礎,VW推出的中國市場特殊車型「朗逸」與「新寶來」亦搶佔瞭許多市場。
隨著中國汽車製造商的實力逐漸壯大,對於先進汽車關鍵技術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過去幾年吉利汽車集團收購Volvo品牌,北京汽車集團將購得舊有9-3、9-5車系的生產設備與生產權,以及騰中重工嘗試收購GM旗下悍馬品牌都是最好的例子。
2009年12月11月上午8:40,北汽Saab收購談判組負責人顧鐳帶領著簽約團隊離開,他們帶走瞭2個1000G容量的硬碟從瑞典回到北京,隨行的還有重達3噸半的紙質文件也押運上車,2億美元的代價究竟買到什麼?事後內幕人士透露包括三個整車平臺:Epsilon平臺、GM2900平臺、GM2400平臺(每個平臺均有兩款以上車型),三個主力車型:93轎車、95轎車、95旅行車車型的設計圖紙,以及兩個引擎系列:2.0L系列、2.3L系列(共8款引擎),其中四款主力引擎為2.0t、2.0T、2.3t、2.3T,還有兩款變速箱:F25、F35的智慧財產權。
由此可見中國車廠對於先進傳動系統(包括引擎與變速箱)關鍵技術的渴望。
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迅速發展的同時,在關鍵基礎科技領域仍然十分落後。
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會長徐秉金甚至表示目前汽車產業知識產權屬於中國車廠的比例隻有30%左右,為瞭加快追趕腳步和盡快拿出具備一定競爭力的產品,逆向研發(指分析對手已經問世的產品並嘗試製造)和未經許可仿造成為被考慮手段。
迄今中國車廠被指責「山寨」和「拷貝」的案例數不勝數:GM集團於2004年起訴奇瑞QQ車型在外觀上抄襲瞭該集團微型車Spark/Matiz車型;同年Honda車廠起訴河北新凱靚星車型模仿瞭Honda CR-V車型。
河北雙環汽車也曾被多家海外車企告上法庭,2003年雙環來寶S-RV車型被Honda車廠指控盜版CR-V車型,2007年雙環小貴族車型被Daimler集團起訴盜版Smart車型,同時雙環CEO車型被指拷貝瞭寶馬X5車型。
到2009年北汽乘用車工程院總設計師、前Ford車廠工程師鬱向東遭美國警方逮捕,原因是Ford車廠指控鬱向東在任職期間涉嫌竊取及試圖竊取商業機密、並向中國汽車公司提供這些機密及資料。
站在VW集團的立場,如果對侵犯專利權坐視不管,2013年一汽就可能推出對該集團構成威脅的車型。
集團執行長Martin Winterkorn也公開表示對中國一汽集團侵犯其專利權的事件高度關注,將堅決嚴格維護自身權益:「我們將與一汽集團進行談判並將全力保護自己的智慧財產權。
」但是與蘋果及韓國三星最近的「專利世紀大戰」有所不同,VW若想要繼續享受中國市場的豐厚利潤、就必須與一汽集團維持合作關係。
即使冒著被抄襲的危險,Martin Winterkorn仍決定投資2.9億美元在天津建立新的DSG變速箱製造中心。
德國紐廷根汽車產業研究學院IFA(N?rtingen Institute for the Automotive Industry)院長Willi Diez的總結值得深思:「在中國市場『被山寨』的並非隻有VW,可是國際車廠又不甘因為擔心關鍵技術失竊而放棄中國市場,對部分猶豫太久的廠商而言,再想進軍中國市場已是難如登天。
」如何與中國合作夥伴維持亦敵亦友的關係?這是所有海外汽車製造商在中國必須修習的一堂課。
VW集團的引擎技術過去屢獲大獎,而EA111以及EA113系列引擎已經成為VW集團小型車的主流動力心臟。
MB200/250系列手排變速箱一直以來以檔位清晰、入檔順滑、回應靈敏等諸多優點一直被品牌愛好者傳頌。
為瞭加快追趕腳步和盡快拿出具備一定競爭力的產品,逆向研發(指分析對手已經問世的產品並嘗試製造)和未經許可仿造在中國成為被考慮的手段。
中國廣汽與北汽集團也曾經透過收購或海外合作的方式取得比較先進的汽車平臺。
竣富真空成型
公司- 提供給客戶的競爭優勢
模具為鋁合金材質價格較傳統射出鋼模便宜許多,開模速度快,自確認圖面5~7工作天,產品即可上市,適合少量多樣製作,適合同一產品對多位客戶多重外殼之需求,模具成本回收快速
特點
• 模具費只要射出成型模5%
• 開模打樣交件只要5-7天
• 歡迎少量多樣化
• 只要有圖檔即可快速開模
• 多種塑膠板材皆可真空成型
www.thermoforming.tw
TEL : (049)252-0743
FAX: (049)252-0736
E-mail:b318691@ms27.hinet.net
魏先生: (0910)487-398
彰化縣芬園鄉員草路一段97號